导航关闭
其它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文化广轻 > 轻声轻语

雕塑大师许鸿飞:我的起点,在广轻

发布时间 2018-10-05 00:00:00

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,仍是那位心系母校、心存感恩的少年。

他捐赠500万元,筹建国际文化创意教育发展基金会,以促进母校国际化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。他推动创建许鸿飞国际文化创意学院,发挥自己的品牌影响与实力,为广轻开展国际办学提供支持,培养世界性高水平高职设计创新人才。他协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,建设以文创为特色的社会化服务企业以发挥广轻成型的创新资源,推动产教融合教学成果落地他,是当之无愧的广轻骄傲。

三十多年如弹指一挥间,当年那个坐在工作室里,握着刻刀的学子,如今已是蜚声中外的大师。17岁的许鸿飞,1980年考上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(“广轻”前身),就读于雕塑专业。他说:“我的雕塑起点,就是广轻。”

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,于是我来到了广轻

上世纪60年代,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一农村。艺术天赋的启蒙来自于童年一页页的书本插图。“那个年代并没有那么多消遣的玩具,玩伴们会一起看连环画打发课后时光。”连环画的人物形象打开了他的思维,许鸿飞开始在课本的空白处涂涂画画。

10岁时,许鸿飞拜著名艺术家唐悦泉先生为师。唐先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,许鸿飞每天跟着老师去船厂写生、去渔港速写、去乡下取景,也从老师那里听说了很多关于雕塑的专业知识,心生向往。不久后,唐先生离开阳江,临走前叮嘱许鸿飞:“学院派的学习较有系统性,你一定要去接受专业的训练,去看看更大的世界。”带着唐先生的推荐信,许鸿飞来到了广州,正好看到省工艺美术学校的招生讯息—绘画系和雕塑系当时都有招生名额。

“会绘画的人不一定会雕刻,但会雕刻的人一定会画画。当时听说这间学校有几位美院毕业的雕塑教师,师资力量比较雄厚。”他选择了后者。

感谢那个日夜在广轻画室努力的自己

许鸿飞如愿在广轻的雕塑系开始了三年的求学生涯,受过不少老师的点拨。

许鸿飞很喜欢学校雕塑系的学习氛围。“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韦振中老师,他水平极高,后来还被调回广州美院担任雕塑系主任。韦老师教学十分尽心尽力,下课时经常有学生围住他问问题,他都认真地答疑解惑,很晚才能回家,也丝毫不抱怨。”

求学时代,中午午休或傍晚时,许鸿飞常常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取景,或到菜市场速写,感受市井里的烟火气。慢慢地,他攒下不少手稿。“要做好雕塑作品,最重要的是要有素描基础、素描感觉。要如何将人物立体化、如何加强画面的体积感、如何将主体的特征、造型表达出来,这是素描和雕塑都需要具备的观察能力。”

如今,许鸿飞随手画一个速写肖像,都颇具雕塑感,便是当年长期练习和积累的结果。在广轻的三年,许鸿飞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成绩名列前茅。这也奠定了他艺术生涯的基调。后来,他在广州美院的很多同学都是从广轻毕业的。“现在我们偶尔聚到一起,也会说——我们都是广轻出来的。”

我要做永恒的艺术,要有自己的作品

1983年,许鸿飞毕业后被分配到佛山南方印染厂,主要负责花布设计。由于他设计的作品风格太过强烈,常常无法通过选样审核。

面对机械化的工作,许鸿飞决定重返校园。这次,他的目光投向了恩师唐先生、班主任韦老师的母校——广州美院。不料,第一次赴考落榜了。不服输的许鸿飞,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来一次,最终,他如愿成为了恩师的校友。被广州美院录取的同时,他在印染厂设计的两块花布终于通过审核,被选用到车间印染。望着被做成拖把布的作品,许鸿飞感触颇深:“原来工艺和艺术是不一样的。工艺是实用的,艺术是永恒的。”

从那一刻起,他决心成为一位艺术家,要在艺术史上留名。“艺术家是要有作品的。”许鸿飞以饱满的激情再次投入到专业学习中,希望能创造出被人记住的作品。

1990年,许鸿飞从广州美院雕塑系毕业。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文化的觉醒,在美术学院沉潜学习的积淀派上了用场。他创造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大型环境雕塑,如广州海洋馆的《海底世界》,广州天河北路的《翔》等,作品别具风情,广受好评。就这样,佛山南方印染厂里的花布设计师傅,摇身一变,成为拥有独立雕塑工作室和雕塑工厂的艺术创作者。

生命不息,创作不止

纵观许鸿飞的艺术生涯,最重要的一个转型莫过于走出“学院派”的创作套式,创作出百余件以“肥女人”为主题的雕塑。

1998年,许鸿飞遇见一位身形丰满的女士,灵感一现,以其为原型制作了一座静态雕塑作品。后来,他忙于制作城市雕塑,“肥女”被尘封在工作室的一角。直到1999年的一天,黄永玉先生来他的工作室饮茶闲谈,无意间发现了这件雕塑作品,大为惊艳,提出要购买它。许鸿飞只当是玩笑,并未允诺。谁知次年黄永玉先生再次现身工作室,问起“肥女”作品的去处,并建议许鸿飞继续把这个系列做下去:“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,要向着自己追求的、渴望表达的方向走。”

不久,许鸿飞应邀到黄永玉先生在北京的家“闭关”数日。从北京回来后,许鸿飞接受黄先生的建议——更加丰富、更加生活化、更有趣的艺术风格,开始了“肥女”系列的创作。许鸿飞以诙谐、幽默的雕塑语言,雕刻一个个人们喜闻乐见、趣妙横生的生活情景。肥女们憨态可掬,形态各异,充满生活气息,打破了传统的“以瘦为美”的审美偏见,呈现灵动的创新风格。

2013年3月28日,许鸿飞的“平民史诗——许鸿飞雕塑展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,“肥女人”走近大众视野,带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,大受好评。

不久,“肥女”系列开始了世界巡展,足迹远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从此,“许鸿飞”这个名字从广东传向全中国,冲向全世界。

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。对许鸿飞来说,“生命不息,创作不止”。尽管“肥女”大为成功,但他的艺术生涯“还有无限探索的可能”。“无论走出多远,广轻是我永远的牵挂”

 (作者:林怡如、戴佶杉、徐锐)